绵阳北川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创新构建“三位一体”保护体系,扎实推进古树名木科学保护与系统修复,实现县域221株古树100%建档挂牌,打造古树保护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县域样板。
构建四级管护体系,压实管护责任。建立县、乡、村、养护责任人四级联动机制,创新实施“一树一策”精细化管护,配套出台《古树名木保护总体规划》。通过明确病虫害防治、养护监测等责任清单,实现古树健康监测覆盖率、养护责任落实率、问题整改及时率三个100%。累计投入203.36万元专项资金,完成17株一级古树复壮方案编制。
创新科技保护手段,提升管护效能。与专业普查队伍合作,运用高精度GIS系统建立三维坐标数据库,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古树形态数据。重点实施武当玉兰古树群抢救工程,建立动态更新机制,实时录入环境变化等多项监测指标。对七贤柏等重点古树实施年度飞防作业,形成“日常养护+专项保护”双轨运行模式。
深化文旅融合开发,释放生态效益。打造“古树+”文旅融合发展模式,依托“中国最美柏木”“百佳古树名木”“绵阳市十大树王”等5大特色资源,建成都贯红豆杉等2个古树主题公园。举办“七贤柏七夕文化节”“"辛夷花生态旅游节”等品牌活动,不断丰富文旅内涵,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。同时通过融媒体矩阵开展“古树故事”系列宣传,公众保护意识显著提升。
绵阳北川古树名木保护综合效益持续显现,县域内树龄2500年的川滇高山栎、胸径3.5米的珍稀暖木等“绿色活化石”焕发新生,形成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。